母乳喂崽的妈妈们敬启!——我在洛杉矶又生了个娃系列之五

母乳喂崽的妈妈们敬启!——我在洛杉矶又生了个娃系列之五

木木Summer
木木Summer
3211 浏览

 

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只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罢了,都可以养成聪明健康的宝贝儿,爱的纽带才是王道,从来反对在这两种方式的讨论中去评判妈妈们,拉黑这种行为。今天只是分享我自己生完第一胎后的母乳经历、以及所在的UCLA医院产科对我的母乳知识科普。

两年半前怀着第一胎时,由于对养娃这件事心有慌慌乱乱、不知所措、唯恐有错,于是非常有斗志地跑去医院参加妈妈补习班,其中的主修就是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医院的科普医护人员为了增加准妈妈们的意识能动性,首先把母乳喂养的各类益处一盘盘摆在我们面前,凑成一桌满汉全席。

几样大菜——母乳中的营养成分都是完美配比的,且母乳会随着宝宝们的变化成长而变化,随时保持喂养宝宝的最佳营养比例(比如说产后2-3天内的初乳,浓稠量少,满足初生儿所需但不会造成吃奶过量);易消化,降低胃肠问题的发生几率;母乳为婴儿提供各种抗体,抵抗细菌和病毒;减低呼吸道感染几率;减低中耳炎几率;有助于减轻异位性皮炎和尿布疹(至少纯母乳喂养3个月);有助于降低未来发生肥胖和患糖尿病的几率;大大降低SIDS(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可能性;降低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以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风险(至少母乳喂养6个月);帮助妈妈释放催产素以产后恢复;有助于降低妈妈出现卵巢肿瘤、肥胖、贫血、糖尿病、产后抑郁等问题的风险。

那个时候我瘫坐在医院小会议室里正在饭后冒着困劲儿,捧着自己的大肚子小鸡啄米打瞌睡,基本上这些好处当时也都没听进去,主要感谢老公在医院发的材料上认真做笔记,让我一个午觉睡醒后补齐知识点。

IMG_4251.JPG

 

IMG_4250.JPG


 
其实了解的再多,也不过是邻居窗台上的花,天天看,熟得很,但事不关己。直到那个在我生命中爆炸出宇宙力量的夜晚,吾儿降临,有谁将他轻轻放在我的肚皮上,我朦朦胧胧中想:唔,这大概就是医生推荐的skin-to-skin的第一步吧。新生儿的可视距离很短,大概30多cm的样子,当时的儿子仿佛一只颤巍巍想要努力抬头望妈妈一眼的蚕宝宝,不多时他睁开眼睛,那个瞬间是这只蚕宝宝生命中吐的第一道丝,粘住我,弱弱的,但是一辈子不断。

skin-to-skin有助于新生儿在离开子宫后适应陌生的外在环境,减轻压力感,迅速稳定体温、呼吸以及血糖水平。小宝贝趴在妈妈身上听着熟悉的心跳和说话声,TA渐渐记住了妈妈的气味,这是准备开始进入第一次母乳喂养的好状态。

IMG_4252.JPG



宝宝们想吃奶的时候会出现很多蛛丝马迹。初期,宝宝可能会显得有点儿烦躁,张张小嘴,来回转脑袋。如果想要的还未被满足,宝宝可能会折腾得更厉害,伸展、乱动、小手放在嘴边。如果这么明显的暗示还没有人理解,宝宝就会动用最擅长的技能——大哭。会哭的娃娃有奶吃哇。

至于喂奶的姿势,有很多种,比如妈妈仰躺着宝宝前倾趴卧、妈妈宝宝面对面侧卧、摇篮式抱法、交叉摇篮式抱法、以及橄榄球式抱法,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来进行选择。

我比较习惯传统的交叉摇篮式抱法,大概在这点上我儿也是很赞同的,因为他根本不愿意在我睡觉侧卧的情况下认真吃奶,总是没有办法latch-on。latch-on指的是婴儿吃奶时口腔和乳头正确的衔接状态,支撑住宝宝的头部让其稍稍后仰,从乳晕下方让宝宝含住乳头,使乳头可以位于宝宝的口腔后方。处于latch-on状态时,宝宝吃奶不会使妈妈感到疼痛,妈妈也不会听见宝宝发出嘬奶或吧唧嘴的声音。 

另外有一个重点被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奶量。我的最大经验就是——放轻松,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不要担心奶量,很可能你家娃就有喝不完的奶了。就算不够又有什么关系呢?喝配方奶一样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

当然,这说的是心态,细节上的建议和注意事项还是有一些的。医生向我强调的是:多喂奶,尤其是第二天,这天的喂奶次数和以后的奶量直接相关;多喝水;吃得全面——各种水果蔬菜谷物以及蛋白质都要涉猎,多吃含钙食物;发现会导致自己宝宝过敏/胀气/拉肚子的食物后尽可能避免并告知医生;咖啡爱好者不必强忍着,每天一两杯还是可以的,但请和喂奶时间间隔开来;产后头三个月请勿摄入酒精,三个月之后偶尔饮用一两杯也是可以的,但请和喂奶时间间隔两个小时以上。

基本上我过了数周之后奶量暴涨,儿子一时吃不完,多余的都用泵奶器泵好后存在冰箱里了,儿子本来两个巴掌大的小小一只,忽然之间就在医院的婴儿身高体重表上奔放不羁地一路向上,不久身高就登顶99%开外了。

一岁之后,母乳喂养就更加随心自由一些了,妈妈和宝宝达成共识之下,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慢慢结束母乳。

如今天天喝牛奶的我儿,依旧是个天下壮士!

IMG_4249.JPG
IMG_4248.JPG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3211 4 0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