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留学生活的开始最深的印象,是在北京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把两个巨大的箱子抬到传送带上,生怕会超重被要求开箱,然后背着书包拎着手提箱,告别身后送行的父母,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故作轻松地说着告别的话,可一扭头,泪水就不自觉地掉落,直到手扶梯缓缓下行,我都没有再回头。
从此以后,每次出行,都是这个场景,感情并不会因为离开家时间的增长而减弱一丝一毫,只是,逐渐习惯了告别,从留学时代,到工作,到结婚,到有了小朋友,从未变过。
记得那时候,留学圈子里有句话,说我们是一群穷得只剩下快乐,累得只剩下希望的人,靠着信仰和未来给自己打着鸡血。刚出国的时候,有大把大把的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刚开始会觉得孤独,慢慢习惯了,倒也觉得没有什么,有一个和自己对话的机会,心很容易就沉静下来,让你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后要怎样的生活,很多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想想那段留学的日子,还是回忆满满的:
- 初来乍到就琢磨着怎么从昂贵的学生宿舍里搬出来,和美国室友一起看房子、租房子、买家具,和房东讨价还价,省下来的钱出去大吃了一顿
- 找各种机会打工挣钱,学校提供形形色色的打工机会Work Study,每个星期零零总总能做到20个小时,现在想来,不少都是学校硬生生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啊
- 第一次在国外过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包饺子,结果负责馅料的家伙忘记放盐,最后全靠老干妈蘸料,说说笑笑间也忘了思乡。只是回到空荡荡的宿舍,给家里拨通电话拜年,电话那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聒噪的吵闹声让人顿生几分伤感。还有,大概就是从来不屑看的春晚,现在会掐着时间起床,看完整场直播。
- 大二就被迫上了莎士比亚戏剧课,觉得英语不是母语,怯生生地不敢上台,结果看到美国人写的语法混乱的期中作文,才觉得不是母语的英语说不定还是优势呢
- 第一次去Career Center,被师哥师姐简单的问题问蒙,社会实践、义工、实习经历完全没有,初来乍到的我看着空空如也的简历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差异和危机感
- 再后来,做义工、组建乐团、参加校游泳队,甚至还曾经在当地的女子监狱陪女囚聊天,林林总总的经历让人生顿时丰富了起来
- 改简历找实习的过程一直都有幸运之神的眷顾,想想没投几份简历就觉得灰心丧气,等到收到面试通知又觉得还没准备充分的各种心态变化、患得患失,才觉得一切经历都是青春啊
- 21岁的生日派对,被美国室友拉去酒吧,美其名曰蹦迪庆祝,现在想来估计就是群魔乱舞罢了,幸好那时候没人随时随地用手机录像,大家都是活在当下
- 和小伙伴们开车穿越美国,一路从北走到南,在美国最南端Key West看夕阳落下,高呼着我们来过。数年后故地重游,却没了当初的激情澎湃,甚至连那家记忆中超级美味也超级贵的生蚝店都找不到了
- 毕业旅行和朋友去了阿拉斯加,在砂石路上车子失控撞到山上,撞坏了车子的冷却箱,等了整整一天拖车才来救援。后来怕耽误了行程,楞是轮换着开了一晚上夜车,赶回了行程
- 大学毕业,独自开着硕大的U-Haul来到纽约,把座位调到最前还是要很吃力才能够到刹车油门,纽约狭窄的街道让我瞬间觉得自己毕业前卖掉车子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这一切的一切和留学生活有关的日子,都有欢乐,有艰苦,有光辉时刻,也有黯然落泪,生活的多变无常正是它的精彩之处,不是吗?再回首,我仍感谢那些年少时熬的夜,吃的苦,流的泪,直至今日,它们使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如果说有什么给后来留学生的,我想大概就是不要放弃任何机会尝试任何东西,在学校的日子里,你真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和教授、同学探讨各种问题,挑战权威,唇枪舌剑地争论,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后果。不断地抓住机会试错,不断地尝试挑战各种不可能,你在之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感谢自己的勇敢的,此刻你以为的压力大真的就只是你以为的压力大而已。
永远记得,哪怕是在最不知所措的时候,都要怀抱那份初心,信心和力量就是在不断地被摧毁和再重建中变得强大,靠自己奋斗的日子可能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艰难,但请你相信,留学的路一定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我走过一次,希望你也正在路上。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