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自律计划-《鼠疫》读书笔记

21天自律计划-《鼠疫》读书笔记

Pureheroin
Pureheroin
1727 浏览
ee62cd354d6dafe94a438de.jpg

转眼间在家里已经呆了两个月,两个月里读了加缪的几本书,其实印象最深的便是这本《鼠疫》。

故事就像现实,并未有太多曲折和夸张——一座城里突然出现了许多死老鼠,越来越多,开始有患鼠疫的人,后来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自觉要封城。《鼠疫》侧重描写了封城后不同人的反应与心态,如医生里厄,外城来的记者朗贝尔,科塔尔、想写出好作品的老公务员、神甫...冬天来了,鼠疫没了,(除了科塔尔)人们重新欢乐了。

鼠疫从未消失。

故事简单、完整,却妙在加缪一笔一笔的细致描写,并借此也传达出他的哲思。

c6eb112639bae4ef2345ceb.jpg

看了两个不同译本,一版是刘方译的,一版是顾方济和徐志仁译的。后者用词准确、表述更加清晰些。

举个例子。体现用词准确:刘方版本的这句话「倘若瘟疫继续蔓延,伦理道德观念也会变得更为宽松。我们将会看到米兰女人在坟墓边上尽情狂欢的场面。」

在后一个译本中,是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淡薄」,「淡薄」这个词相对更好。且这个版本的译句在「米兰女人」前面加上了「古罗马时代」,也更有意境。

表述清晰在于,我起初是在微信读书上看刘方的译本,但是看得实在太容易走神,并且有些话要反复读好几遍才能读懂,后来索性换了,打开PDF看另一个译本的,果然清楚很多,语言虽不追求精炼,但更加平实明了。

437737433b16fff03ff254e.jpg

一、对共同体的责任:

塔鲁说,要是朗贝尔想分担别人的不幸,那么他就不会再有时间去享受自己的幸福。这是要作出选择的。

朗贝尔说:「问题不在这里。我一直认为我是外地人,我跟你们毫无关系。但是现在我见到了我所见的事,我懂得,不管我愿意或者不愿意,我是这城里的人了。这件事跟我们大家都有关系。

今天刚好读到杨静写的报道,在德国以李振华为首的华人举行了一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活动。起因是《明镜周刊》的封面图片展示新冠肺炎,配文是「made in China」,隐约折射出一种对中国人的歧视。

但这场活动并不是为中国人道歉或争辩,而是用太宰治小说里这句话想表达,即使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去感知别人的苦难,因为他者苦难也是你的苦难,今日中国新冠肺炎,昨日澳洲有森林大火,不要歧视他者,也不要自我歧视。是一种真正的人类共同体的悲悯与关爱。

文中采访的一位在德华人说,看到有些同胞「对本地社会没有责任感。我不认为这是值得鼓励的心态。我们在这里也是共同体,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要承担责任,比如在这样的事情发出声音。

7b4014aa839bc8579272c3b.jpg

二、知识·记忆·柔情

母亲问里厄你累吗?里厄说,不累,他知道母亲在疼他。

但他也知道爱一个人并不是件了不起的事,或者至少可以说,爱是永远无法确切地表达出来的。因此,他母亲和他永远只能默默地相爱。但总有一天会轮到她或他死去,然而在他们的一生中,他们却没有能够进一步地互相倾诉彼此之间的爱。同样,他曾和塔鲁在一起生活过,塔鲁在这天晚上死了,但他们也没能真正享受过两人之间的友情。正像塔鲁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是输了。但是他,里厄,他又赢得了什么呢?他懂得了鼠疫,懂得了友情,但现在鼠疫和友情对他来说已成为回忆中的事了;他现在也懂得了柔情,但总有一天,柔情也将成为一种回忆。是的,他只不过是赢得了这些东西。一个人能在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所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可能这就是塔鲁所说的“赢了”的含义。」

一切都会过去的,但发生过的一切和感情在记忆中是真实的。

这也许也正是另一种柔情。

3d19220dea75ba4c5eee2bd.jpg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1727 1 0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