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本人专业EE,985本+藤校master。在硅谷一家无人车startup做了两年半的perception research engineer。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的end to end开发。在做这份工作前,我做过backend engineer也写过CSS。
读书时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是简单的想着考好试,拿好的G点(其实大一刚开始我连对拿高分也没啥追求,只不过碰巧和未来稳居年级前三的大神同寝室,第一次期中又跟着拿了年级前十,于是决定从此做个“学霸”了…)。master选课的时候我也没上过任何和Machine Learning相关的课程,毕业时我还是一枚妥妥的码弱。
📌契机:
研一暑假,我在学校IT部门实习,做网页后端开发。刚接到实习通知,我的心情好上了天,毕竟当时找了好久的实习,都到了暑假本来已经快放弃了。可好景不长,实习不到一个月,工作基本上手之后,我就开始困惑了。我不止一次问自己,将来到底想做什么,难道真的一辈子做后端?我尊重每一个职业方向,只是对我而言这项工作有点无聊,让我提不起精神。
研二找全职,我刷题晚,准备不充足,浪费了好多机会,同学陆续都有好着落了,我却只勉勉强强去了一家start up,还是做web。工作了一两个月,我发现每天就是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挑战,如行尸走肉一般。于是我坚定了转行的决心。
📌转行:
这几年人工智能很火,我也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于是每天上班前一个小时,我会在准备早餐的同时看ML课程视频;下班回家后,我会继续自学两个小时;周末也会抽出一天时间做一些side project。学完了ML之后,我又跟着视频自学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CV。总之那段时间我是高度自律,利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
自学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在LinkedIn上找相关领域的大佬们”ask out for coffee”。纽约很多人都很open,即使是从业几十年的行业大佬,也有很多愿意和我这个new grad交流。当然被拒绝被无视更是常有。在这段时间,我得到了一个给AI startup做volunteer的机会,每天下班后去那儿无偿帮忙。那是一段朝九晚十的日子,每天忙完后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喧闹的曼哈顿依然熙熙攘攘,我却只想回家睡觉。那段时间虽然累,却很快乐,因为对未来充满期待。后来我降薪到这家公司做全职。虽然薪水更低了,但是在这家公司做的事,把我正式带入了AI届,是一个不错的跳板。
再后来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现在公司的面试机会。所幸自学的ML和CV知识得到了认可。于是我从纽约搬到了硅谷,开始做无人车的perception。
📌小总结:
在我身边,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有高中就做ACM竞赛的,有大学就发paper的。我算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现在想来我的优势大概在于行动力。我行动力比较强,一旦不满足现状,我就会立刻开始做出改变。如果目标无法一蹴而就,那就一次完成一步,一点点向它逼近。
人生的路很长,我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不给自己留遗憾。不断设定新的目标,才能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