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咖啡,就讓人不得不想要提到「咖啡浪潮」這個名詞。
咖啡浪潮
關於咖啡浪潮,許多不同的飲食評論家或咖啡師都對咖啡文化有不同的解讀,我參考了 World Coffee Portal 2019年的文章 ” Explainer: What is the 5th Wave of coffee? “
文中將咖啡的歷史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波咖啡浪潮:
約莫發生在20世紀時,喝咖啡是反應出不同的歷史文化與區域性,當時每一個餐桌上都擺著一杯 Folgers 的咖啡,人們認為「咖啡是一種飲料」。
第二波咖啡浪潮:
開始於1990年,因為品牌產業鍊的發展,從 Peet’s 開始,再到 Starbucks 的大杯低咖啡因拿鐵、義式咖啡飲品及區域性的包裝咖啡等,愈來愈多人認識到「這就是咖啡」。
第三波咖啡浪潮:
自2000年代中期展開,由一群注重咖啡呈味且具有手藝的咖啡師,以小量烘焙的方式,凸顯每一種咖啡豆自有的特色、風味及層次,讓許多人一起參與了「咖啡的鑑賞」,典型的代表咖啡店就是 Blue Bottle 、 Stumptown 及 Intelligentsia。
第四波咖啡浪潮:
開始於2010年代時,利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咖啡,從生豆的培育、採用不同的材料去混搭出不同的風味、或用新的萃取方式煮出一杯咖啡。
第五波咖啡浪潮:
從2010年代中期開始,除了保有咖啡應有的品質之外,許多較小的咖啡供應鏈開始使用結合不同的商業模式去呈現「新穎的咖啡」,像是 La Colombe 推出的冰拿鐵 Draft Latte ,能在冰涼的狀態下感受綿密的奶泡口感;或是澳洲來的 Bluestone Lane ,在進入美國市場後所營造的獨特咖啡店氛圍與風格。
這次的浪潮也被稱作「商業化的咖啡」,包括 Blue Bottle 在2017年也被雀巢給收購,為這家職人咖啡店注入了些許商業氣息。雖然許多人擔心他的未來發展,但是也有滿多人期待著,在不同的產業的專業之下,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洛杉磯的咖啡店你去訪過幾家?
我跟老公是喜歡喝咖啡的人,每天早上跟下午一定要喝上一杯咖啡,在家的話,都是用咖啡機煮咖啡或是手沖;如果有機會外出,則會看時間決定要不要帶上一杯咖啡回家。
星巴克
最常喝的咖啡店跟多數人應該一樣,就是星巴克了。雖然很多人覺得星巴克不算是咖啡店,但是我自己覺得,她確實是咖啡浪潮第二波的代表店,也持續的調整經營方向,所以還是很想提一下星巴克。
星巴克每季都會推出不同的咖啡新品,跳過咖啡豆本身好不好喝,感覺飲料的影子還是比較強烈些,但是這些新穎的風味或搭配,確實也吸引著自己的顧客群前往,飲品的設計也都挺得人緣,經常出現在大家的曬貨中。
知識份子 Intelligentsia
前面有提到,芝加哥來的 Intelligentsia 跟 Blue bottle 同屬於第三波咖啡浪潮,除了印象中的咖啡味之外,在不同的豆種跟焙炒方式的搭配後,帶給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風味享受。
我在 Intelligentsia,第一次認識了真正的 macchiato (義式濃縮咖啡上加上微量的熱奶泡),可以好好品嚐咖啡豆經由咖啡機器萃取出的獨特味道。(你沒看錯,macchiato 大概就跟試飲杯差不多的大小。)
Klatch coffee
用科學結合咖啡藝術的 Klatch coffee 是第幾波咖啡浪潮呢?
創始人 Mike Perry 自認是第4波浪潮的引導者,除了用科學來評估好咖啡外,他也深入產地了解咖啡生豆,以比較好的價格購買得咖啡豆。
“I think we are almost somewhat today leading the Fourth Wave,” Mike said. (文章出處)
美國的在地咖啡店
除了前面比較為人熟知的連鎖咖啡店外,來到洛杉磯或是美國其他地方也是,我覺得很多當地的咖啡店也有自己故事跟特色,值得花點時間去店內,買上一杯咖啡。
這些在地咖啡店都有自己品牌的商品,也有賣禮卡,店家跟當地居民連結性很強,經常你去店內都可以看到許多看似熟客的客人在跟老闆閒聊或是當自己家一般的享用早餐。
Mantra Coffee
這家咖啡店除了有賣咖啡外,也是一家bnb,服務很親切,算是離我家蠻近的,去買咖啡時~店員都會跟我們閒聊,讓我每次都很開心。
Coffee Nature
位於橘郡的咖啡店,是我老公以前去辦公室上班時,會跟同事一起開車去的咖啡店。店內最吸引我的除了自己品牌的商品之外,還有一些寄賣的手作商品,乾燥花等等。
Hidden house coffee
同樣也是位於橘郡的一家咖啡店,2010年才開店,跟 Klatch Coffee 一樣,也有一個家庭的夢想成真的故事。老闆從120年的老屋開始了夢想,也是從經營咖啡店後,才到美國各地的咖啡店去研究這個咖啡產業;在2013年時,自己開始烘焙咖啡豆,並把公司名稱加上了 “Roasters”。
在網站上可以購買 Hidden house coffee 的咖啡豆,5磅就可以免費運送。
在家也能參與咖啡浪潮!
除了到店內喝一杯咖啡可以體驗咖啡浪潮,其實不少人都會自己在家煮咖啡,特別是WFH後,許多人都在網路上買咖啡機,自己在家煮咖啡,算一算,總是比外頭動輒$5的一杯咖啡省了許多。
我們家目前有兩種喝咖啡的方式,一種是用 Breville Grind Control Coffee Maker;另一種則是手沖咖啡。早上趕上班,會用咖啡機,可以設定幾點開始煮,然後再自己加入牛奶或是豆奶。以前都用濾紙,後來改成可以沖洗的濾網,感覺也是可以節省一些小錢。
下午的時候,比較常會用手沖壺,慢慢的悶一悶、繞一繞,靜止的幾分鐘,緩緩地看著煙霧往上飄,咖啡香瀰漫在室內,是一種很享受的時空。
喝咖啡其實是有一個最讓人困擾的地方,就是想買咖啡機的念頭不斷地來敲門。
老公去年開始其實就很想買一台義式濃縮機,Breville BES870XL 算是最多人買的,但是究竟要買這台還是別台?我們也還在研究呀!
買咖啡豆也是個有趣的事。
我們經常買不同的咖啡豆來喝,其實過程是挺有趣的,有些咖啡豆的風味很豐富;有些則中規中矩;換豆子時,咖啡機的磨豆粒徑也要跟著微調;喝著不同的豆子,你會漸漸摸索出自己喜歡的咖啡豆類型、產地或是烘焙度等等。
最近在Costco買了一大包咖啡豆,老公很是後悔,因為不是自己喜歡的風味,但又很大一包,辛辛苦苦的喝了許久,最近才終於快要用完,然後邊喝邊碎念:哎呀!這就是大包的缺點,不喜歡還是得喝掉,下次還是買小包的。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自己買的豆子評價如何?
Coffee Review (咖啡評鑑) 應該也很多人聽說過,成立於1997年,算是目前最具權威和公正性的咖啡評鑑組織之一。特別去查了查,發現 Klatch Coffee 的分數還真不錯,都是90分以上!看來~他們家的咖啡豆真的可以買一包來試試。
小總結
咖啡迷人之處,在於每一種都有他的獨特的味道。許多國家都有關於咖啡的名言。據說美國就有一句是:An American will go to hell for a bag of coffee.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咖啡,但是從這句話也可以了解到,多數美國人對咖啡的喜愛。
還記得,以前修過一堂咖啡學課程,來上這堂課的學生,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好似反映了咖啡的多樣化,就這樣吸引了不一樣文化或背景的人,到同一塊領域,享用屬於自己的那一杯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讚👍評論📝關注👀和收藏👛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