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孩子的中文早教——一个中文老师的粗浅思考

海外孩子的中文早教——一个中文老师的粗浅思考

锵锵蔷
锵锵蔷
3561 浏览

怀孕以来跟家属讨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将来如何对孩子展开中文教育。我是中国人,自然希望孩子也能流利地使用中文,家属是美国人,但是也会说中文,并且认同中文的语言地位。所以对我们来说,孩子会中文是必须的。

39a13a4f7b4d25e44cec256.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下面简单分享下我和家属对宝宝将来的中文教育规划以及背后的思考。这里很多个人经验的碎碎念,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一、明确语言目标

语言无非就是“听说读写”四大项,另外还有文化的模块融会贯通于其中。这当中听说是输入、是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读写是输出,是孩子利用语言表达自己。

但其实,海外孩子学中文,很少有能做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当然,国内能做到听说读写都很好的学生也不多,语文一门课能难死好多人。)

f1077e1a6725dc838947e29.jpg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比如说,在美国的中文教育界,早早就有了“听说读写”🆚“听说读打”的两派争论,根本原因就是汉字实在是太难了,在缺少语言环境的前提下,要学生能跟母语者一样熟练地书写汉字,非常不现实;而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平时的交际大多都靠手机打字进行,很多学生甚至连英文字母都写得七扭八歪,更别说汉字了。也是因为这样,“听说读打”的理论应运而生,要求学生做到能听懂、能说、能认汉字、并且能打出汉字即可,不要求在纸上写汉字。

689ce9bdb7250def8c84a4c.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里还想提到关于“写”的一个误区,写是写作的写,而不是写字的写。

很多人——包括家长和我一些学生,都非常执着于把汉字写好看,我自己作为中文老师,也一度非常看中这一点。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含义当然不能忽视,但真正把语言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在语言能力中,利用文字流畅地表达自己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真正意义的“写”,也就是我们说的写作,而把文字在纸上写得工整、漂亮是次要的。

总而言之,海外大环境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目标非常重要,不然真正实施起来,很可能孩子累家长也累,反而不利于语言学习。

对我们家来说,在孩子的baby和toddler阶段,我们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中文听、说、读能力;从preschool开始,在听读的基础上,慢慢开始培养简单的写字能力,比如在chart paper上大大地写出自己和家人的中文名字、写数字诸如此类。至于真正地中文写作输出(不管是手写还是打字),就看情况再下一步安排。

二、创造语言环境

在美国,因为缺少中文语言环境,孩子的中文早教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小朋友们上学后,主导语言就会慢慢变成英语,而中文水平也会因为使用频率减少而退化。

这里简单说说几个为孩子创造中文语言环境的方法:

1. 家庭式语言环境

家庭式语言环境是海外孩子接触的第一个语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

但即使是对于父母双方都是中国人的家庭来说,给孩子创造中文语言环境也是有难度的。比如说,很多父母会担心如果只跟孩子说中文,他们的英文能力就会相对较弱,以后去了daycare上了学,有需要不能好好跟老师表达,可能也无法和其他小朋友好好交际。对于像我们家这种一中一美的家庭来说就更困难了。

这里分享几个可以参考的办法:

1⃣️ 父母双方在家说中文,在外说英语

2⃣️ 父母一方说中文,一方说英语

3⃣️ 父母双方某时间段(比如星期一三五七)说中文,其他时间段(比如星期二四六)说英语

缺点:按时间执行非常容易忘记,我和家属就是例子,为了锻炼他的中文水平,我们约定一三五只说中文,但最后总会忘记😂

60dd7a85d1ea63edb142b23.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4⃣️ 让孩子和长辈多交流

对于我们家来说,以后让孩子跟外公外婆用中文多视频、多聊天就是很有用的一个外援。如果国内亲戚家有同龄孩子,也可以联系起来,彼此做语伴,不过很有可能国内的孩子爸妈想要的是孩子练习英语,只能说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

5⃣️ 和不懂中文的家人解释孩子的中文教育,排除潜在障碍

我公婆都是只会说英语的老美,他们本身不会说第二语言,所以对于二语重要性的认知跟我和家属是没法比的。

我以前是很习惯跟家属说中文的,但是我们和公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每说一句中文,就会被他们打断,被问what?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这当然是因为他们想要参与谈话,但结果就是我觉得很窘迫,好像我说中文造成了大家沟通不便,所以最后在他们面前,我和家属说中文说得越来越少了。久而久之,我这种心理扩大,在任何人面前,甚至在只有我和家属两个人的时候,我和他说中文都说得越来越少。

12e833f5776976faeef2e3d.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对待第二外语这一点上,家属的奶奶却是表率,可能也因为她本身是双语者,芬兰语是母语,英语是二外。我和家属说中文的时候,她从来不会打断我们,或者问我们你们在说什么,她就是很惬意地坐在一旁听——尽管听不懂😂在我们谈话告一段落的时候,她会说,你们这样说中文真好,然后问我她孙子的中文水平怎么样哈哈哈。

所以现在家属已经和公婆沟通了,在和我们一起的时候,如果听到我们和孩子或和彼此说中文,不要打断,不要老要求翻译,不要一惊一乍,不要创造一种“中文是外语”的感觉,而就是让语言自然地流动,让孩子自然地接受。

2. 社区式语言环境

1⃣️带孩子定期参加华人教会活动

一些发展得好的华人教会,有很多中文亲子活动,比如有专门给小孩子的中文的bible study。

除此之外,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其他同龄的华裔孩子,但这只能算是一个潜在的中文语言环境,因为毕竟每个家庭对孩子的中文教育不一样,小孩子们出来交际时,习惯使用的语言也就不一样,孩子们聚在一起说中文当然很好,但如果一起说英文也不奇怪。

所以这类语言环境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中文沉浸,不算是完美的,但也是一个选择吧。

2⃣️和相熟的中国家庭定期play date

就像刚刚提到的,就算孩子父母双方都是中国人,可能孩子本身也会说中文,但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指望孩子们之间会自然而然地说中文,实际上说英语是非常可能的情况,这个时候顺其自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说创造中文语言环境真的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3. 学校式语言环境

1⃣️给孩子报周末中文班

这个当然能保证定时定量的中文exposure,但我个人认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牺牲周末去学习这种操作实在是没必要,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这也是一种做法。

987f879a5fabc1ef135254a.jpg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 让孩子上中文沉浸式学校/Chinese Immersion School

所谓的中文沉浸式学校,简单说就是用中文教一切科目,这样的学校有公立也有私立。一些中文沉浸式学校有小学、中学甚至一路到高中,一些家庭会直接为孩子选择这样的学校作为基础教育,而不是一般的美国公校或私立。

1bd6c544727dede51c3a55a.jpg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3⃣️ 线上中文早教

疫情以来,线上中文早教就越来越火了,我个人在假期的时候也有接线上教中文的活儿。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作为中文老师对线上中文教育/早教的看法。

7a031e6342356fcbc84a489.jpg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线上中文教学更倾向于听说,在读写上作用有限。而且哪怕是听说,也是停留在基础的听说交流,更深层次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线上教学很难做到。

个人认为,只要父母平时坚持和孩子用中文沟通,根本没必要用到线上中文早教。最重要的一点,线上就意味着screen time增加,这对孩子的发展真的弊大于利。

三、定期评估、调整教学,持之以恒

这个就不多说了,教自己孩子跟我在学校教别人不一样,可不兴考试验收成果那一套。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吧,孩子要能接收得好,就多给他输出一些,要是有厌烦情绪,就松一松。

不管怎么想怎么做,持之以恒的努力都是最重要的,虽然这一点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难,美国虽然是个移民国家,但其实是个monolingual country,大多数美国人在听到一门外语的时候产生的很有可能是异样和排斥的情绪,疫情之下对亚裔的仇视情绪当然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而我们家的情况更复杂,家属虽然会说中文,但这是他的二外,所以说起来总不自信,现在我们两个人中文沟通,他都会时不时问我“我的中文说得好吗?”来寻求肯定。

在我们讨论对孩子的中文教育的时候,他也多次表达过对自己的怀疑,觉得他是美国人,说中文有口音,有时候碰到不会表达的还会中英夹杂,觉得自己不能帮到孩子学中文。

c75f4f10096d741546b034c.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无论如何我都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维护孩子的中文语言环境,总会看到效果,哪怕不是最理想的效果,也比不去尝试或者半途而废要强。

以上就是我们家对宝宝未来中文教育的计划啦,目前都是纸上谈兵,欢迎各位已经开始开展中文教育的宝妈和我一起分享经验教训!

Thanks for reading~更多中文教育讯息,请看往期晒货/文章。

ab6ff538171132f3ea9d2aa.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7f17e5d428c9278a72349ac.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ddb1b15a35bddb524444e0a.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a7a3a89dbb62a3f15dfc9f5.jpg
图片来自于@锵锵蔷 ,版权属于原作者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3561 12 3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