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

《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

你岛
你岛
509 浏览

最近读完了这本。

虽然主要原因是转运的书终于收到了哈哈哈

近几年我发现读书越多我越困惑了,太多的问题找不到答案。我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疑问,而文学作品很难给我全部答案。或许读哲学是人生思考的终极方向吗?我说不清楚,但想再去读一个人文社科degree的想法也更强烈了()anyway,记录一下吧。

 

第一章:愚人船

中世纪-17世纪初:神秘且带有上帝旨意的、漂泊的、符号性的、流动的。社会对于疯癫是大抵还是友善的。

对“疯癫”的排斥的由来——

***在宗教角度,当时的教会宣扬对麻风病人的”克制与远离“诚然是一种主的拯救。

中世纪“麻风病人”经历的分区隔离,在麻风病基本消失以后,这种严格区分的方式和场所被继承和延续了下来。福柯认为,将同样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与“大多数“的隔绝”既是一种社会排斥,又是一种精神上的重新统一”。

疯癫与“水/海洋”的关系——

上世纪人们用水域完成对疯癫者的引渡——“求医的愿望和排斥的愿望重合在一起,于是病人被禁闭在某个奇迹显灵的圣地。” 海洋的莫测给与人们无限的幻想同时也有恐惧不安。福柯提到,“海因洛特(Heinroth)认为,疯癫是人身上晦暗的水质的表征。水质是一种晦暗的无序状态、一种流动的混,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是与明快和成熟稳定的精神相对立的。” 伴随着航行于海域的无常,人们的“失序”的生存状态也有据可依。

疯癫在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展示与演变——

在中世纪末期,“病人,愚人和傻瓜”在文学故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寓言中,这些角色通常被用作被批判和嘲笑的对象,但在一些闹剧中,他们的言行却可能透露出真理或以某种反讽的方式升华出来。(想起了《大师与玛格丽特》沃洛维亚·马斯特罗卡斯在莫斯科中心广场上与政府人员进行的那场幽默而荒诞的整蛊游戏,也是通过展示他的疯狂和不可思议,使政府官员感到困惑和恐惧,甚至出丑。借以实现了对现实世界规则和权威的嘲弄和挑战——这种疯狂的形象以幻想和超自然的方式呈现,结合了现实和虚构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被,用以探讨权力、自由、道德和人性等主题,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传达深层的哲学思考。btw我真的很爱《大师与玛格丽特》)

疯癫与死亡——

曾经人类的恐惧源自于疾病、灾难、战争和这些具象伴随着的终点,即”死亡“,但“面对死亡的绝对界限所产生的恐惧,通过一种不断的嘲讽而转向内部。人们提前解除了这种恐惧,把死亡变成一个笑柄,使它变成了一种日常的平淡形式,使它经常再现于生活场景之中,把它分散在一切人的罪恶、苦难和荒唐之 中。死亡的毁灭已不再算回事了,因为它已无处不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徒劳无益的口角、蝇营狗苟的争斗。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但这也是死亡被征服的状态。” 好喜欢福柯的这个观点!疯癫即”死亡被征服的状态”,不过是人类从意识到生存的虚无感并且对此无能为力之前提前进入的一种“虚无的”精神状态。而“死亡”预示的终结和进入”疯癫“的隔绝并不是断裂的,而是相互转化,甚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都揭示和预兆着人类的”末日“。

艺术作品与疯癫——

福柯认为一旦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以后,"言语和形象的统一、语言描述和艺术造型的统一开始瓦解了。它们不再直接共有统一的含义。"这是因为标志和隐喻随着事物背负属性的增加而丧失了自身形式,从而在形象和语言之间产生了裂痕,为想象的无限空间创造了可能。举例来说,在人类塑造与动物相关的艺术作品时,"动物界逃避了人类符号和价值的驯化,反过来揭示了隐藏在人心中的无名狂暴和徒劳的病虬",表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可以作为一种方式来探索人类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也间接说明了不同的艺术形象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艺术家的视角以及观赏者的角度来进行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道德领域(哲学角度)的不同疯癫——

疯癫是无序的“知识”,而自恋即是疯癫的一个症状,源于对自身的迷恋和无妄的自大。由此,疯癫开始进入了“道德模式”。

福柯提到,伊拉斯漠认为疯癫给予人甜蜜幻想的诱惑。置身其中,人类的疯狂是一种神奇的景观,但对于宏观角度的旁观者,“疯癫变得普通化,不再是宇宙的形象,而是某个时代的特征。” ——在15世纪的哲学观念中认为疯癫(与悲剧想相伴)者很容易被幻觉所蛊惑,他们逃避痛苦而追求一种甜蜜的幻想。而足够聪明的人应当能够保持对疯癫的距离,不被其诱惑所;

18世纪开始出现了浪漫化的疯癫。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为例子,疯癫形象开始映射作者的奇思妙想。此外还有狂妄自大的疯癫、正义惩罚的疯癫以及绝望情欲的疯癫。福克认为疯癫以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作品为卓越的文学典范:“疯癫伴随极端和孤立无援的状态”,之后的效仿者的描述无疑是东施效颦。(《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的疯狂、《李尔王》中的李尔王的精神错乱等)

第三章:疯人

1.题外话 17世纪前后,对于犯罪者如何偿还罪孽的途径发生了改变,从真心和公开的忏悔到了必须被处以公开的审判和处罚。 *** 读到这里想起从读《奥斯维辛》就开始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道德对于罪犯的审判,尤其是曾犯下过重大案件的犯人,死刑是最好的惩罚手段吗?犯过罪的人值得重新来过的机会吗,又值得几次呢?而法律真的可以完全凌驾于感性之上做出纯粹理性和最公正的判决吗?已故受害者一方的谅解是背叛吗,人究竟可以不可以沉溺在某种情绪里走不出来,而走出来得太快太干脆就是错的吗?法律道德的审视和民众审视的区别与界限在哪里?民众的情绪究竟会不会,能不能左右审判的结果呢?如果大家有相关的书籍,无论是都是哲学、社会学或者是虚构非虚构的故事,以及任何有关于宗教理论和现代道德相关的书籍,都请分享给我!感谢!

2.人与动物,理性与非理性 人们在纯理性的驱使下,疯癫逐渐变成了具有观赏性的,满足人猎奇心态的展示物。部分具有攻击性/暴力行为的疯癫者遭到了极其严苛的对待。福柯认为这样对待疯癫者背后的原因已经脱离了惩罚欲望和道德规训驱使的范畴,而是源于对疯癫者进行了非人化的处理。而”摆脱束缚的兽性只能用纪律和残忍来驾驭”。 在以前的哲学理念中,动物被视为破坏秩序的存在,而人类则被视为理性的根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发生了变化,兽性成为人类理性发展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自然进化的一个论证)。

3.疯癫如何区别于其他的非理性行为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耶稣用疯癫作为人类所能遭受的“最低点的堕落”的象征(一种兽化的姿态),通过承受疯癫和伴随的唾骂、苦难,而后重生,因此把疯癫神圣化了。通过这种方式展示疯癫中预示着神启:即对人类苦难的背负以及一切的非理性都可以被救赎。古典时代,疯癫所代表的非理性被认为具有威胁人类生存的可能。

第四章:激情与谵妄

疯癫与激情驱动 一些医学相关的内容()看懂了但也没怎么看懂,不记录了。
非理性本质: 疯癫的人屈从绝对信服与心象,但理性的人可以超越心象来判定真伪,并且拥有更严密复杂的推论逻辑的能力。 语言是疯癫的真相 -> 盲目是疯癫的突出特征 -> 谵妄是疯癫的基本要素
重新理解禁闭与疯癫
福柯提出:”禁闭是对付被视为非理性即对理性的空洞否定的疯癫的最恰当的做法;通过禁闭,疯癫被公认为虚无。也就是说,一方面,疯 癫在人们的直觉中是异常(差异):因此,不是医生而是神智正常的人们的自发的集体判断要求做出禁闭一个病人的决定;另一方面,禁闭只能有一个目的——矫正 (即压制异常或用死亡来完成这种虚无状态)“

再次探讨可禁闭对于疯癫的作用以及其在古典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后,福柯认为禁闭剥夺了疯癫真实性质、是虚假表象包装压制手段。尽管被视为一种消除疯癫的虚无状态的有道德意味的手术然而对于禁闭的必要性,依然没有确定的答案。

第五章:疯癫诸相 专业性的词汇太多了我略读了,大致探讨了病理学和医学方面对于疯癫的定义与看法的演变。疯癫终于到19世纪进入了精神病科学的范畴。

第六章:医生与病人 概括描述介绍了随着医学发展对于治疗、治愈疯癫者的不同医学方法:从身体惩罚到心理治疗干预,不但层面展现了医学发展的历程,也反映出了社会层面权力关系的变化。

第七章:大恐惧

经历了放逐、禁闭的疯癫再次以疾病的形式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引发了新的恐慌。在"道德和医学的合谋"之后,禁闭成为上位者展示和警示被视为"异类"的人潜在危险性和受到惩罚后果的一种教育手段。与此同时,关于禁闭者危险性的谣言四处流传,导致公众对疯癫者产生了怜悯和恐惧并存的情感。

福柯认为疯癫获得某种医学认可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也伴随着某些观念的倒退和旧有刻板印象的重现。权力阶级利用强制手段和观念的普及,让大众将罪恶、耻辱和堕落等同起来,导致被视为"堕落者"的人失去社会中的权利和受到公众评价。这种恐惧成为掌握和控制权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使公众在恐惧面前不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 而疯癫本身则变成了一种语言和欲望的承载体。随着医学和社会发展,福克认为人们的”疾病“和”不正常“的心理问题越来越频繁,精神疾病甚至成为了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而现代社会秩序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实际是非常容易被影响和打破的。 在古典时代疯癫意识和非理性意识一直没有分开。支配着各种禁闭活动的非理性体验包围着对疯癫的意识。随后疯癫与非理性不再是“等同”关系,而是反向发展。

1.现代社会的自由和人原始欲望追求的自由相悖。通过批判现代社会所谓的“自由”,以及使用"疯癫的心理和生理机制"概念,福柯描述了这种“自由环境下”下为的失常行为。他认为现代社会的自由环境纵容并加强了疯癫状态,用外表、感情、金钱、权利和欲望诱使人们远离自己的本质和真实世界并以此为常。

2.福柯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权力机构,通过宣扬神圣启示和幻觉来塑造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以达到对个体的控制和惩戒的目的。宗教的权威性宣示和规范限制了个体的自由,使其接受和服从特定的价值规范。因此宗教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威性权力对人施加的惩戒和控制的体现。

逐渐,“疯癫不再属于自然秩序,也不属于原始堕落,而是属于一件新秩序。”

第八章:新的划分

19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用极端手段对待疯癫者行为的正当性。将疯癫者与犯罪的混合惩戒的合理性讨论以及变化的背后,福柯认为这是一种既野蛮地对待受惩罚者的巧妙工具,又是专制主义滥用权力的象征。疯癫者并非禁闭的首个和最无辜的牺牲品,却成为禁闭权力最模糊、最明显且最持久的象征。这种专制暴政以非理性而可怕的形式存在于被禁闭者之中。福柯认为,“疯癫者既是压迫的主体,又是压迫的对象,既是压迫的象征,又是压迫的目标,既是这种压迫盲目性的象征,又是证明这种压迫合理和必要性的一切辩护。”

犯罪和疯癫者已经成为拥护权力论证制度存在必要性的最好借口。然而当贫穷这种不可消除且被压制的特征出现时,禁闭制度与道德谴责性产生了冲突。同时,跳出非理性范畴的疯癫带来了新的社会管理问题。

立法改革→《人权宣言》→相关法令的完善。

在重新评价“人道”规则的时代,决定如何恰当地安置疯癫者变得十分困难;在正在重建的社会领域中,如何合理地处理疯癫问题更加困难。因此,社会需要探索建立一种新的领域或制度,并在其中妥善地安置疯癫者。

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

福柯认为休养院应成为一个实行道德和宗教隔离的工具,因为宗教可以提供一种自发性和强制性为疯癫者建立一个系统化的道德框架。通过建立与理性之间的共同点,直白简单的奖惩机制,实现从外部约束到内部约束的转变。但福柯指出来这种休养院虽然不再惩罚疯人的罪过“但某种意义上比惩罚更加残酷严苛,因为强加的道德控制把”罪过变成秩序中的一部分”,而“负罪感逐渐成为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

休养院中被强制进行劳作的疯癫者会遭遇比古典时代更加缺乏自省性的外部审视——一种高高在上的单向观察。“从单纯否定的运作到被控制的肯定的运作”,“通过奖惩系统来管制疯癫,把它包容在道德意识的活动中。从一个谴责世界过渡到一个审判世界。疯癫仅仅为自身可见的部分负责。其他部分都陷于沉寂。除了可见的部分,疯癫已不存在了。”(摘抄)通过将自己视为客体,可以重新回归主体性。

在监视与审判之后,一种新的事物诞生了——"权威"。权威的看守者既象征着权威又代表理性。正确与权力相结合的混合体没有经历任何“斗争”就已经获得了压制的胜利。在类似“家庭”观念的权力结构下,疯人被置于弱势地位受到任意限制和剥夺。

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

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家长制度的权威再次显现,围绕着疯癫而复苏。疯癫现象的演变与基本社会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在家庭中,病人和贫困者是家庭的成员,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监护和照料,而疯癫者则被束缚在类似父权家庭的封锁环境中。宗教常常通过虚幻的恐惧景象来警示和规范,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道德压迫和恐惧负担。

福柯认为减少宗教的图像形式化表达和狂热的部分,而非减少宗教的道德内涵,是必要的。这不仅适用于对疯癫者的约束,也适用于减轻信徒的心理负担,并预防可能成为疯癫者信徒数量的增加。区别与图克,皮内尔则强调美德在治疗疯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美德的包容感可以帮助疯癫者回复健康以及再次建立重返社会基本的社会功能。其方法及其背后的解释是:

①缄默——摆脱疯人景观化的命运,消除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任何直接对话,让语言失去功能性,以巨大的沉默作为群体间的隔阂;

②镜象认识——用回归客体化的认识角度来获取真正认识自我的机会:自我神化的权威主体地位会被客体对象所消解;

③无休止的审判——严苛的法律和威严的“执法者”形象,吊诡地“把医学变成司法, 把治疗变成镇压”,借恐惧和惩罚影响病人的心理,迫使疯人主动服从。监视、审判和谴责无形地施加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精神病院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为了“司法领域”的存在。

④对医务人员的神化——“医生与病人,精神错乱与医学思想的结合”,在现代社会重新塑造了对疯癫的定义。医务人员在疯人院中享有权威,并非“因为他们是科学家,而是因为他们被视为聪明人。”科学只是一种人格力量的伪装,其本质是权力和威信的结合。涵盖了社会秩序、道德、家庭、权威和惩罚等借口的其道德实践的起源逐渐被遗忘。

福柯认识到弗洛依德拆解了精神病院的神秘性和权力结构,但未对医生在权力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反思。戈雅和萨德等大师的思想和作品与非理性的桎梏抗衡,揭示其中隐藏的秘密。被社会抛弃的非理性反映人的自然欲望,对抗主权和权威。疯癫催生了语言和艺术作品,但成果诞生后却超越了疯癫,带来了虚无的边界。

评估疯癫之前,世界如何证明自身的合理性?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但没有答案。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509 0 0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