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Risk Preference)
风险偏好是决策者心理上对待风险的一种态度。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风险偏好对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决策者只有准确并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自身的风险偏好,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风险偏好作为在心理上行为主体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根据行为主体在风险态度上的个体差异,可将风险偏好划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性型三种。
风险回避者(风险厌恶型)
风险回避者选择资产的态度是: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而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钟情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率的资产。
风险追求者(风险爱好型)
与风险回避者恰恰相反,风险追求者通常主动追求风险,喜欢收益的动荡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他们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用。
风险中立者(风险中性型)
风险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他们选择资产的惟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尽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险态度和风险偏好,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的风险偏好具有某些共性,这些共性决定了投资者在风险决策中某些共有的行为特征,而这些决策行为往往会导致决策偏差。因此,了解某些决策行为的心理基础,对于在投资活动中避免决策偏差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A、B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A.确定赢得1000元;
B.50:50的机会,赢了得到3000元,输了得到0元。
实验二、在A、B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A.确定亏损1000元;
B.50:50的机会,输了亏损3000元,赢了亏损0元。
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一中,多数人选择A,即在确定性赢利与不确定性赢利之间偏好确定性赢利的选项;在实验二中,多数人选择B,即在确定性亏损与不确定性亏损之间偏好不确定性亏损。
这两组实验最早是由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主持的(注:卡尼曼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文中数据有所改动),后来,不断有别的心理学家和行为金融学家重复完成与此类似的实验,均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这两组实验揭示了人们风险偏好的规律。
然而,前述实验表明,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并非是理性的。这种在决策中对理性的违背说明在赢利和亏损的情况下,人们的风险态度是会改变的,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在赢利情况下,人们厌恶风险(risk-aversion),在亏损情况下,人们喜好风险(risk-seeking)。
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而有针对性地挑战人性的弱点是投资者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卡,学会止损是投资者必修的一课。
有风险才需要止损,目前理论界对风险的解释或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
(1)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
(2)风险是收益的不确定性
(3)风险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
(4)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
(5)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
综上所述,投资风险是可以计算的,是可以量化的。
最新评论 1
:先收藏,明天起来慢慢看!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