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黄儿原为回族民间小吃,一般加有小枣制成,俗称糙豌豆黄儿,在庙会等场合,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后传入宫廷,由清宫御膳房改进,俗称细豌豆黄儿,与芸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是老北京小吃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个典型的吃货,到了北京自然不能错过杏仁豆腐,豆汁,卤煮,炸酱面,豌豆黄儿等小吃。但是有的小吃吃过了也就罢了,如豆汁😨😨😨,有的小吃却让人念念不忘,如豌豆黄儿🤓🤓🤓
自从第一次出差吃了豌豆黄儿之后,真真是再也放不下了,隔三差五总要吃点。在国内时,去北京可以随便找家老北京小吃店去店里点,吃了一些家,发现味道大致相同,在居住城市想吃豌豆黄儿就在无所不有的马爸爸网上淘点,但是到了美国,真的是无处可找了😭😭😭
偶然在网上看到君之晒出的豌豆黄儿方子,看到制作步骤简单,所需材料只有脱皮干豌豆、水和细砂糖三样,就去亚洲超市买来脱皮干豌豆,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发现即使手残党也可以轻松做出清甜、细腻、爽口、口味纯正、百吃不厌的豌豆黄儿💃🏻💃🏻💃🏻!之后就停不下来了,每周至少要做一次,留学生聚会的时候也有拿的出手的吃的了,倍有面子(不知道的人常以为这是做起来很复杂的一个甜点)🧚🏻♀️🧚🏻♀️🧚🏻♀️
豌豆黄儿制作所需材料
君之的原方子中的配料是:脱皮干豌豆150克,细砂糖65克,水适量。但是因为家里没有细砂糖,我就用糖粉代替了,同时个人不是非常喜甜,经过几次试验后我对豆糖比例上也做了细微的调整,由原来的150:65调整到200:75,也就是200g脱皮干豌豆,75g白糖粉。
制作过程
将脱皮干豌豆用水淘洗几次,淘洗干净后,加入大约4倍体积的清水,浸泡4个小时,直到完全泡发(我一般是头一天晚上将脱皮干豌豆放在冰箱浸泡过夜,这样泡发效果好,并且不用费神去计时间)。
泡发的豌豆连同泡发的水一起倒入锅里,用大火加热煮开,再加盖转小火煮到豌豆用小勺能轻松碾烂的程度,一般是15分钟左右(豌豆煮的时候容易扑锅,加盖的时候最好留一条比较大的缝隙,免得溢出来扑锅;时煮的过程中有点浮沫,需要用勺子简单撇一下)。
将煮好的豌豆连同煮豌豆的水、细砂糖一起倒入食品料理机里,打成豌豆泥。(可根据需要决定加水的量。水多的话打出的豌豆泥比较稀,不会粘在搅拌杯上,打起来更容易些,但稍后炒的时间会变长。)
将打好的豌豆泥倒入炒锅。如果倒完后搅拌杯里粘有残余的豌豆泥,可以在搅拌杯里加少许清水,摇晃均匀再倒入锅里。开大火将豌豆泥煮开以后,转小火不断翻炒。翻炒到豌豆泥变得浓稠,用铲勺挑起豌豆泥以后,豌豆泥呈图中的状态大块滴落,滴落后不会马上和锅里的豌豆泥融为一体,而是仍保持一定形状,之后会慢慢的与锅里的豌豆泥融合。炒到这个程度就要立即关火。
将炒好的豌豆泥倒入保鲜盒里,用勺子背将表面尽量抹平。盖上保鲜盒,放入冰箱冷藏4个小时,直到完全凝固定型成块即可。吃之前倒出来,切成小块(豌豆黄凝固后不会粘住保鲜盒,所以保鲜盒内不需要刷油或采用其他防粘措施)。
Tips
1、豌豆黄儿成品的卖相与口感,与炒豌豆泥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豌豆泥炒得太干,冷却后表面会开裂;炒得太湿,冷却后会太软不成形,口感太过湿软。所以一定要炒到合适的程度哦。
2、以前人们做豌豆黄儿,工艺可以概括为“泡、煮、筛、炒”。豌豆泡软去皮,煮烂,用箩细细的筛过,再炒至浓稠。在家里制作,可以直接使用去皮干豌豆,并用食品料理机打成泥,就能制作出细腻的豌豆黄儿了,省略了去皮、过筛这两个繁琐的步骤哈。
3、因为自己做的豌豆黄儿并未添加防腐剂等,所以并不能久放,做好后最好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之内吃完(我一般都是半天就吃完了😝😝😝),以免变质。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