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这个地方,尽管中餐馆开了很多,东北菜和上海菜却不多,二者合一的更是少见。近日探店Little Duck的小达客,可谓是隐藏在华大附近的一朵奇葩。店里不但有南北两大菜系,还有签筒和干花携手并存,复古和洋派中西合璧。个中故事,听我细细道来。
餐厅比较小,只能放下十张不到的桌椅,细节处却很讲究。菜单高挂在墙上,清一色用粉笔写菜名;餐具座椅的质感上佳,连颜色都浓淡相宜;角落里有几束干花,随意置放在做旧铁皮桶里,让这儿看起来更像一间文艺的咖啡馆。最讨喜的要算桌上的老式藤编热水壶,以及现在几乎已难得一见的签筒,光这两样,就勾起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啊!
据说老板较真,设计和布置,都按照西雅图Callus硬茧独立空间的风格来,这就让这家号称做东北菜的小餐厅,在立意的起点上,多出了些遗世而独立的逼格。更何况,这里还有令人好奇的上海本帮菜。
锅包肉
听说在东北,锅包肉是C位出道的,人人必点,经常是吃完了一盘再点一盘。而且锅包肉最神奇之处在于,如果是以地域划分的话,还有更明显的差别。哈尔滨常见白糖白醋调汁,沈阳似乎多见番茄酱。这一份锅包肉,大小厚薄都十分均匀,典型的糖醋口,炸出来的肉片酥脆硬朗,夹起一片来酱汁缓慢下落,看得人馋涎欲滴。
咬下去时,咸度、甜度、酸度都交融得刚刚好,真正的小鲜肉,带着酥衣。此时都不用大口吃,直接简单下饭,就已经大快朵颐。话说,好些年都没在西雅图吃到如此地道的锅包肉了。
酸菜猪肉
经过用心摆盘后的酸菜猪肉,已经让人认不出这是一份东北菜了。酸菜切得细细的,脆嫩咸酸;五花猪肉层次分明、肥而不腻;外加冻豆腐用自己特殊的孔洞吸饱了汤汁,炖菜的精髓,都在这简简单单的三样食材里。哪怕只是呲溜上一口粉丝,也能吃出汤底里酸菜和肉香交织的浑厚。份量照样是东北式的大份,来吃的人,没有一个不用打包的。隔天自己加汤下面,滋味不减。
土豆豆角炖排骨
菜场里最常见的东西,硬是让东北人炖出了花头。土豆、豆角、排骨,每一样的质地都不同,炖到一起去还要保证口感,这是一种境界。在这一盘里,土豆粉糯、粘牙即碎,豆角还保持着碧绿和脆嫩,排骨轻轻一扯就能脱出整骨,肉质却已经酥烂。难得的是,整体都已经进了味,咸鲜不止是停留在表面。所以这道菜,既能下酒,也能下饭,名副其实进店必点。
小鸡炖蘑菇
鸡是嫩鸡,蘑菇是香菇和榛蘑。加上一把粉条炖至微微软烂,鸡肉沾染了蘑菇和大酱不同的香气,有荤有素,很是百搭。吃到最后,再把鸡汤浇一勺在米饭上,啧啧,那是真香。辽宁十大名菜之一,今天终于见识到地道的了,并且妥妥地把我变成了吃鸡爱好者。
百叶结红烧肉
上海人对于红烧肉的情结,恐怕是走出银河系也忘不了。吃着眼前这份肉,思绪可以一直飘回到黄浦江边。肉选用的是肥瘦相间的猪五花,切成麻将块,和百叶结的比例差不多是一半一半。肉质细腻,带的一层脂肪恰到好处,红亮酱汁咸为主甜为辅,可就是那一抹微甜,提出了红烧肉特有的鲜。百叶结够软,但韧性依旧,牙齿咬在结子上,直接就能轻松咬烂。上海老阿姨人人拿手的红烧肉,就是这款了,吃心和思乡,都一次被满足了个够。
咸蛋黄虾仁豆腐
这道菜,其实吃的是豆腐。起沙的咸蛋黄碾碎后依旧泛着油光,新鲜大虾只需几只来点缀一下,一起咕嘟好,白嫩的豆腐块就吸收了蛋黄的咸和虾仁的鲜。吃进嘴里,沙感和细嫩同时迸发,豆腐已经不再是寡淡的豆腐,而是包容了所有的鲜美。此时必须用勺子舀着吃,连汤带蛋黄,才能一饱口腹之欲。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家餐厅的菜单上同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菜系,食客心中总会怕踩雷,此时“啥都有,好吃么?”的疑问就摆在了桌面上。不瞒诸位看官说,我在看到菜单的一瞬间,就是这个想法。但事实却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究其原因,果然回归到了食物烹饪的本质上:经验。
后厨虽小,胜过庙堂,掌勺东北菜的师傅,有超过20年烹调心法,光是一道最简单最家常的酸菜白肉,就炖尽了松花江上的原始滋味。上海菜掌门“老法师”,除了是地道上海宁,还是星级主厨,在本帮菜浓油赤酱的平衡和入味上,我敢说,西雅图地区可能暂时无人能出其右。这就等于下了一次馆子,吃了两种菜,左手燕山雪花大如席,鲜嫩蘑菇炖小鸡;右手千里莺啼绿映红,鲜虾豆腐伴蛋黄。
这些都是长江头尾两岸人们常吃的日常菜,也都是人间最具烟火气的真实美味。看来店里挂着的那个“回家吃饭”的牌子,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来到了这里,吃得就真的像家里做的一样,是记忆里的味道,也是一份儿时情怀。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