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妈妈的第一年里,妈妈们聊得比较多的就是娃儿们的屎尿屁,自己的母乳产量,喝什么奶粉,还有渣渣娃的妈妈们头痛的睡眠和辅食~
作为一个自诩为询证育儿的学习型妈妈(高大上的tag先打上),今天给大家做一个2020年最新辅食学习汇报!如果有说的不对或者不太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呀,我怎么这么官方)
Why 为什么要添加辅食
6个月后,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同时母乳中的能量和营养素也不足以支撑宝宝6个月之后的需求,所以在6个月前后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铁、蛋白质、能量等等。曾经AAP有文章提出过4个月预防性补铁的方案。
但是绝对不是说6个月之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AAP建议母乳作为前6个月的唯一营养来源,添加了辅食后,可以继续母乳到最少1岁。如果宝宝愿意,你也可以在一岁以后继续母乳。宝宝的头一年向你的儿科医生咨询维他命D和铁的补给。
When 什么时候添加辅食
在6个月前后,观察宝宝的一些表现,说明他准备要吃辅食了。但是太早吃辅食有可能导致宝宝超重。 所以最早不能早于4个月,最晚不要晚于8个月。
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
How 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
记住几个要点:
食物添加没有顺序
图片来自于@healthychildren ,版权属于原作者第一口为高铁食物
美国市场上的婴儿米糊基本上都是加强铁的,红肉、深绿蔬菜、豆类、蛋类也含铁量很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含铁食物吃多了粑粑会变成绿色,还可能便秘。
提醒一下,婴儿米糊不要放到奶瓶里面喝!AAP有特别强调这个。食物性状有稀到稠,颗粒由小到大
任何食物随着月龄的增长(咀嚼能力的发育)在提供给宝宝的时候性状是要不一样的。图片来自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每次添加1种新食材观察2-3天排敏
添加新的食材需要连续给2-3天,观察确定没有过敏或者不耐受的反应,而这2-3天的量也是由少到多,第一天给的少一些,后面两天逐步增加。婴儿咀嚼靠牙龈
宝宝的牙龈出生就有啦,所以是否出牙不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不要因为不出牙齿一直给泥糊而错过咀嚼能力的发展。
绝对不能吃
一岁以前不能吃蜂蜜,不用纯牛奶替代母乳or配方奶,不加盐、酱油等调味品。
Water 喝水问题
在母乳时期是不需要喝水的,除非尿很黄,嘴唇很干。因为水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而且水喝多了不喝奶。
在添加辅食之后就可以适当的和一些水,这个水的适当没有具体定论,不影响喝奶就行。
我的做法是,在添加辅食那一天开始,就在吃完辅食之后给吸管杯,可能刚开始根本不会吸,但是头1-2天辅食吃的量也很少,不喝也不打紧。持续给每天给总有一天会学会使用吸管杯。如果实在吃得多了也不会,可以吃完辅食之后喂一点水。
不要给果汁,不要给果汁,不要给果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喝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
辅食工具
辅食选择
早期我倾向于选择成品泥,一个是方便第二个是成品泥非常细腻,不会出现打不均匀偶尔有小颗粒的情况。而且早期宝宝吃的量很少,自己做的话几乎每次做完都要冰冻起来。而冰冻辅食一般15天最好吃完,所以还挺痛苦的。美国市面上的辅食基本上都没有添加剂,但是零食的话最好看一下配料表。我不建议过早给宝宝们吃零食,本来辅食也没吃多少,吃啥零食啊。
但是有些辅食在美国市场上很难买到泥,诸如各种蔬菜泥(我说的是白菜、空心菜、莴笋这些)、黄瓜泥、鱼泥、虾泥等等。这些如果想添加就只能自己制作,除了辅食机以外,还可以使用到以下这些工具进行制作。
食物过敏or不耐受
有8大类食物很容易过敏
食物过敏的表现
过敏or不耐受?
前面说过,每次添加新食材需要观察至少2-3天,如果停止吃该食材过敏反应消失,1-2周后再尝试又有反应,基本可以判断是过敏。
过敏怎么办?
下次尝试需要到3个月之后,少量多次让宝宝免疫系统建立耐受。
可以采用网上的绿豆法则,就是每次给绿豆大小,给3-5天,然后给两颗绿豆大小,以此类推,出现症状退回到上一次吃的大小。
过敏娃的辅食之路就比较痛苦了,但是现在有些产品可以提前预防过敏!
妈妈们可以咨询下儿医看要不要吃这种,这种的原理大概就是低剂量持续暴露,建立免疫系统耐受,然后排敏。但是简介写的是严重过敏或则已经有过过敏的娃儿不适用。所以……已经过敏的娃儿妈妈们,认真研究辅食吧!(比如我……
辅食知识支持
我从姐姐起就是“爱吃饭学堂”的订阅者,然后呢也买了苏蒂小骑的课程,里面的五框搭配法是精髓,还讲了辅食与腹泻、辅食与便秘、重回餐椅等等。基本涵盖了辅食期间你能碰到的所有问题!
不管你是精致辅食的摆拍妈妈,还是和我一样是一锅乱煮的“猪食”妈妈,都可以使用五框搭配法快速配置娃儿们一天的丰富多彩的辅食。送上苏蒂付费课程里面的每日摄入含量图。
对于辅食制作上我用的最多的app是萌煮,之前在介绍app的时候也有说过,就是婴儿版的下厨房。过敏娃儿我强烈推荐爱吃饭学堂里面的过敏娃的辅食,基本上从原理上找到各种替代品!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