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频相机的话题,到了最后一篇,上面两篇文章主要跟大家聊了以下目前主流的一些视频相机的话题,包括初学者选购视频相机应该看中什么,中级视频创作者选购相机的一些问题,以及主流中高端视频相机的对焦性能、视频防抖、暗光表现,以及选购相机我们要看什么参数等等。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篇文章的剩下几个问题来讨论,包括以下话题:
动态范围
屏幕是否自带直方图,波形图,斑马线,峰值对焦
是否有HDMI接口,监听接口、麦克风接口、usb充电接口
果冻效应是否严重
镜头是否有呼吸效应
拍视频应该用什么镜头
如果没看过我上两期文章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
一个自媒体从业人员,跟大家聊聊视频相机,视频拍摄和后期,自媒体经营等话题。一、选购相机篇(上)
一个自媒体从业人员,跟大家聊聊视频相机,视频拍摄和后期,自媒体经营等话题。一、选购相机篇(中)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这个话题,我在前两篇文章里有详细讲过,我主要对比了目前几款主流相机的伽马曲线下的动态范围。在今天这个话题里,我想说说,关于保留最大动态范围的视频,你应该注意什么。
简单说,保持合理的动态范围其实是一种曝光的取舍,在死黑和四白之间,做个取舍。对于拍照爱好者们来说,很简单,拍RAW格式,在PS里随意拉高光和暗光的曲线,就能简单达到高动态范围的效果。但是拍摄视频,因为数据吞吐量庞大,大部分的相机即使是RAW模式下的视频,动态范围也根本无法做到图片那么高。
很多人应该有过体验,在车内副驾驶拍摄司机时,车内的光比甚至超过10个以上的EV值,如果想拍到车外郁郁葱葱的美景,又想拍到司机面部表情,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难度,如果你保留了能看到车外的曝光值,车内的司机已经死黑一片,即使后期强拉暗部,也根本拉不起来。
所以,对于视频拍摄者来说,在一些场景里,你必须要考虑动态范围,如:大光比场合,逆光拍摄无补光场合,室内/车内拍摄想要显示出窗外景色的场合等等。
而你在选购相机是,一定要注意到的,能影响动态范围的参数如下:
1、色深,目前主流的视频相机里,有8bit 10bit 12bit 14bit 16bit色深,数值越大,动态范围越大。但这不是唯一标准,比如索尼a7s3的16bit Raw并不比sigma fp的12bit dng动态范围更大。
2、标记的动态范围值,现在几乎所有相机都会有官方动态范围值的参数公布,但要注意,这些参数并不代表你可以直接用,因为有的是需要外接录机的时候才能达到他们公布的参数值。比如索尼a7s3的15档动态范围,就需要外录16bit的raw文件才能达到。
3、伽马曲线,这一条,前面的文章里讲过,不赘述,各家相机自己的log曲线或者统一标准的hlg曲线,都是高动态范围曲线,只要控制好曝光,都有不错的效果。
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我用过的sigma fp这台视频相机,15档动态范围的dng格式视频,12bit模式下,直接在剪辑软件里拉,可以得到让你非常震撼的效果,这台视频相机,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以后的视频拍摄,也许我们再也不需要担心过曝或者欠曝的状况发生了。
sigma fp
屏幕是否自带直方图,波形图,斑马线,峰值对焦
这四个功能其实从理论上讲,并不是影响拍摄视频的直接因素,它不像防抖功能,如果没有,那就真的没有防抖效果,这四个功能都是辅助性的功能,但是一旦你使用上了,你就会产生依赖。
直方图,波形图,斑马线,三个参数影响曝光值,峰值对焦影响手动对焦。
其中,直方图和波形图,是用来参考整个画面的曝光状况的,斑马线是用来参考过曝区域的位置的。
图片来自于@妞必哄哄 ,版权属于原作者
索尼a7s3机型监视器支持直方图显示
图片来自于@妞必哄哄 ,版权属于原作者
松下s1机型监视器支持波形图显示
目前几乎所有相机都带有直方图显示功能,但对于拍摄视频来说,直方图相对于波形图还是有些功能欠缺,直方图虽然能显示曝光信息,但信息不够全面,而波形图可以显示出过曝和欠曝的具体位置。也就是说,直方图需要你在得知有区域过曝的情况下目测寻找过曝点,而波形图直接可以在示波器里告诉你过曝点在哪。
虽然说,波形图比直方图更高级,但并不是高级的相机一定会配备,比如索尼视频相机里,最高端的a7s3就不会配备波形图。但松下入门级全画幅s5配备了波形图。
对于手动对焦使用者来说,另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功能就是峰值对焦了,很多手动对焦者,仅靠相机自带的小屏幕根本无法判断被摄主体是否准确合焦的时候,通常会开启峰值对焦功能,这时候,相机的屏幕会在合焦区域显示出一些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杂讯,让你一眼就能看清楚自己的对焦点落在哪里。目前来说,几乎所有主流的相机都带有峰值对焦功能,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单独说这个呢?因为有些相机,峰值对焦和斑马纹并不能同时开启,这一点,小伙伴可能要注意了。
- 果冻效应是否严重
- 镜头是否有呼吸效应
果冻效应和呼吸效应,这两点,我想篇幅不多,我要放在一起讲,虽然这两点的篇幅不多,但是这也是视频拍摄者非常应该注意的亮点,我之前说过,视频拍摄和照片拍摄有很多不同点,也就是说,很多照片拍摄者根本就不会去考虑的细节,在视频拍摄者眼里,确实天大的事。果冻效应和呼吸效应就是这样的两个细节。
果冻效应顾名思义,当你手里拿着一块果冻布丁摇晃的时候,果冻会左右摆动,形成一种惯性的变形。同样的,有些相机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因为cmos刷新率不够高,而在镜头左右快速移动的时候造成被摄物体像果冻一样变形摇晃。
下面,我用我的一台索尼a6600拍一段果冻效应视频,大家就可以略知一二。
图片来自于@妞必哄哄 ,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台索尼a6600,拥有很强大的视频拍摄功能,6k超采样的4k视频锐度惊人,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果冻效应太强,以至于根本不敢拍摄的时候晃动镜头。
所以,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平移镜头的画面拍摄的时候,果冻效应强的相机是不适合的,目前来说,索尼的第三代机身,以及a6000系列的aps-c画幅机身来说,果冻效应都很强,这是个非常需要视频创作者注意的问题。而同样的,索尼第四代机身,比如a7s3、以及索尼电影机fx系列,果冻效应控制的非常好,笔者平时使用a7s3几乎感受不到果冻效应(真是成也索尼,败也索尼)。另外,果冻效应只有在卷帘快门下才会有,全域快门是没有的。
说完果冻效应,再说说呼吸效应,如果说果冻效应存在于相机机身,那呼吸效应完全存在于镜头,呼吸效应是指,当你的相机焦点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画面的背景会随着你的焦点变化而扩张或者缩小,就像一个人在呼吸一样,这样的效应会在持续跟焦的时候,造成观众不舒服的感觉。而很多镜头当初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用来拍照的,对于拍照来说,呼吸效应根本就不会影响画面的质量,所以很多厂商在设计镜头的开始就不会考虑控制呼吸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焦段光圈的镜头,电影镜头要比普通拍照镜头贵上好多倍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影镜头的设计初衷就考虑了呼吸效应,所以整个镜身的设计都围绕着最大限制的抑制呼吸效应来进行的。
而目前来说,各家品牌里,控制呼吸效应最好的镜头群,是来自于松下的L卡口镜头群,这些镜头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是为视频做了考虑,所以几乎每只松下L卡口镜头的呼吸效应都得到很好的压制。
- 拍视频应该用什么镜头
拍视频当然要用电影镜头了,无论你的相机机身怎样,只要套上各个品牌的电影定焦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没理由会差。没错,我也知道电影镜头好,但是,买一整套电影镜头,能换一台法拉利跑车了,我有这钱我还拍什么视频?再说了,我就拍拍花花草草,拍个抖音短视频,我用得着电影镜头吗?
嗯,电影镜头真的很棒,但,还是现实点吧,我很想说一句摄影界里最常用的一句话:“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拿来拍大片”来草草收尾,完美的作品不取决于什么镜头,而在于镜头后面的那个人头,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还是要给你点建议。
很多人买一套两三千美金的相机,打算拍vlog,拍拍生活短视频,但是不知道从什么镜头下手。那,咱们就先从焦段来说,我给你个我总结的一些焦段主题建议。
如果你要拍vlog,特别是自拍手持。那我建议你在全画幅机身基础上入一只广角变焦镜头就够了16-35这个焦段是最适合手持自拍vlog的,如果你使用的是aps-c画幅,你可以选择10-18这个焦段,当然,有些品牌是10-24,比如富士系列。总之,换算成全画幅的状态下(aps-c画幅要乘以1.5的系数,m43乘以2的系数),你的焦段绝对不能低于20,不然你很难拍到自己。
如果你要拍街头采访类视频,建议你用标准变焦镜头,24-70或者24-105都可以。
如果你要拍人物视频,在室内,拍一些夸张情绪类视频,或者要拍大长腿写真的用24定焦,普通糖水片用35定焦,1.4或者1.8看你经济能力,室外半身50定焦,室外全身或者糖水小清新片,85定焦。这里说一下,想给妹子拍写真,那种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糖水小视频,85定焦1.4或者1.8光圈的镜头必须要入一个,这个是神器,有钱入1.4光圈,拮据的话入1.8光圈,丰俭由人。
图片来自于@ 妞必哄哄,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是本人随手给一个朋友拍的照片,用的是85定焦1.8光圈镜头,哪怕背景是垃圾桶,也给虚化掉了,建议拍美女的朋友可以入一只。
拍美食,烹饪的话,一只24-105就够了。
拍婚礼视频的话,单机位推荐24-70,双机位推荐24-70加70-200,一个拍全局,一个拍特写和长距离抓拍。
记录会议的话……用什么相机,手机够了。
公司晚会,年会,70-200
这一期先讲到这,这几天我再想想,拍视频还要注意什么,如果想到了,我会再更新一期,如果没想到,下一期,跟大家聊聊视频的后期制作,如果你对拍视频有任何的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会一一解答。不过拍照的问题就不用问我了,我是菜鸟。谢谢大家。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图片来自于知乎@加刘景长 ,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是一张在知乎里找到的高动态范围图片的对比,在这个基础上,拉高光,拉暗光,可以得到很自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