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猎》和《涉过愤怒的海》中我看到的是

在《渔猎》和《涉过愤怒的海》中我看到的是

Lily爱叨叨
Lily爱叨叨
218 浏览

可怜的孩子。

《渔猎》是一本小说,《涉过愤怒的海》是一部电影。

 

 

小说我是听的,电影我不敢看全部,选择了看解说版。

两部作品的主题都不是唯一的,都有很多社会层面的探索和挖掘,有的地方可以说是颇具深度的。

但我只想说说一个层面:孩子!

在两部作品中,我都看到了“可怜的孩子”这一群体。说实话,看完后感觉很心疼!

似乎做了妈之后,心就不知不觉的软了下来,特别看不了孩子受苦受罪的题材。也开始注意学习如何能做一个比较合格的妈——看不了其他孩子受罪,先得从不让自己娃儿受罪开始!

在这两部作品种,孩子们分成了两个群体:

一个群体的孩子被欺压、欺负,受尽了或是身体或是心理的磨难;

一个群体的孩子表现出了他们的暴力、邪恶,他们是施害者。

我们处于人性本能,会对第一个群体的孩子报以同情,而对第二个群体的孩子投之以憎恶之心,希望他们得到严惩。

 

所幸,这两部作品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表现出人和社会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二分法,非黑即白。

《渔猎》中从每一个人物的角度进行的“自白”,《涉过愤怒的海》中对父母行为的深挖,都让我们看到了、了解了这些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各种“不容易”。

被害者的“好孩子”们,好的很不容易,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承受了来自家庭的各种“施压”“施暴”或者“利用和欺骗”。

施害者的“坏孩子”们,也绝非天生坏种,他们在不合格的家庭教育中承受了更多,忍受了更多。然后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还消减这些从家庭中受到的伤害。

看完后,对他们是既痛恨又心疼:本来好好一个孩子,怎么就给养成了这样子?本来是奔赴幸福生命而来的孩子,怎么就遇到了这样的爹妈?从这个角度来讲,真有点儿“人间不值得”!

 

什么时候当一个人成为了父亲母亲,能严肃对待自己这个角色,能严肃对待这个奔赴自己而来的小生命,不辜负这份“投胎”而来的期盼。

什么时候当一个父亲母亲知道,这角色不是先天赋予的,需要不断的内省和学习,需要和这个小生命一起成长,才有可能达到及格线。

我想,《渔猎》和《涉过愤怒的海》这样的悲剧才能很少发生吧!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218 0 1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