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萨是我们土耳其之旅的第一站。这不是一个大热的旅游城市,甚至鲜见中国人。如果时间紧张,大可以略过这里。不过,我们本着尽可能多体会风土人情的目的,来了。与其他热门目的地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这里更能感受到土耳其原住民的本土风味。
在山顶俯瞰布尔萨感觉并不大,其实它是土耳其第四大城市。这里曾是拜占廷帝国的军事要地,是14世纪时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7世纪是奥斯曼帝国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萨位于丝绸之路上,所以也被称为丝绸之城。
大清真寺Ulu Cami
布尔萨最为著名的建筑是老城的大清真寺Ulu Cami。老城的停车永远是难题,我们沿着otopark的指示牌拐上一个狭窄的陡坡,也不知道停车场在哪里,只能停住。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胡子飘飘很有风骨的土耳其老人用拐棒指指坡上,示意我们上去。放下心来。停车场的不宽,着实考验车技。我们停在三层,坐电梯下来。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土耳其的老式电梯,只能容纳两个人。开门关门需要自己拉铁门。这里停车费约为20r/h。
沿着街道往大清真寺走。没看到太多路口和斑马线,过街只能靠横穿马路。清真寺外是一个露天巴扎,卖一些当地特色的织物。
进入清真寺,女士必须长裤或长裙+裹头(有些还要求遮住胳膊),男士则可以长裤+短袖。这里免费提供袍子和头巾。我和老妈在头上包上自己的纱巾,把鞋脱下摆好,然后便踩上了清真寺厚实的大地毯。
这座大清真寺建于 1396 年至 1399 年间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因此完全展现了奥斯曼建筑风格,清真寺占地 5k平方米,有2 个宣礼塔。与大多数清真寺拥有的巨大穹顶不同,这座清真寺有20个圆顶,整体呈比较规则的矩形结构,但是我个人还是更爱蓝色清真寺的风格,错落有致层次感满满。
这是我进的第一座清真寺,总体感觉是跟欧洲大教堂相比,虽然算不上奢华,却也相当宏伟。很惊讶的发现清真寺内部有一个蓝色喷泉,四周排布着水龙头和小凳,供穆斯林在祈祷前祭祀沐浴。清真寺的墙壁和柱子上有192幅巨大的似文似图的挂画,这便是精美的伊斯兰书法。相比蓝色清真寺,这里的游客少多了。可以看见许多虔诚的穆斯林在祈祷叩拜,不过,最大最中心的祈祷区域是男士专属的。
钟楼观景台Tophane
从大清真寺出来,我们往山上的钟楼观景台Tophane走。整个布尔萨都深受塞尔柱建筑(在11至13世纪统治了大部分中东和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影响,比较独特。上山的路也会路过巴扎,不过跟清真寺旁的露天集市不同,这里的巴扎是有顶的,卖的东西也丰富了很多。有比较廉价的衣服和鞋(像是国内进的货),也有坚果和黄金。虽然中国游客不多,但是本国游客不少,所以这里依旧热闹非凡。咖啡馆、餐厅比比皆是。天气很热,好在有一个超高的扶梯可以把人运到半山。登山途中有一块Bursa的牌匾可供拍照,可以把整个大清真寺收入框中。
再走十来分钟便可来到山顶,俯瞰整座城市。土耳其的建筑以红砖为主,跟欧洲比起来谈不上精致,总体风格和中国无线城市类似,属于亚洲式审美,也没几栋高楼。不过这座城市清真寺很多,只要看到高高的宣礼塔,就知道那里必然又伫立着一座清真寺了。奥斯曼的前六任苏丹在布尔萨建造了127座清真寺、45座陵墓和37个公共澡堂。
苏丹奥斯曼和奥尔罕墓地Tombs of Sultans Osman&Orhan
准备下山的时候发现公园一角聚集着很多人,且有口号声传来。原来,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奠基人—苏丹奥斯曼和奥尔罕的墓地(Tombs of Sultans Osman&Orhan),而守墓的卫士正在换岗。奥尔罕是奥斯曼的儿子,该墓地的原始建筑毁于地震,于1868年重建。
Kebapci kasim usta餐厅
从山上下来已是下午四点,当天还滴水未进,饥肠辘辘,于是开始找餐馆。路上看到了正宗的土耳其浴室,都说布尔萨适合洗土耳其浴,看来的确如此。我看着OP不往热闹的大道走,只往偏僻的小巷拐,十分费解。他跟我说性价比高的餐厅一定不在中心的旅游区,有理有理。路上看到一家餐厅Kebapci kasim usta露天的柜台里放着很多肉串,看起来不错,就它了。
土耳其的英语普及率实在不高,看菜基本靠猜,点单基本靠指,好在烤肉无非就那么几种,难度不大,在这个99%信教的穆斯林国家,果然是看不到猪肉的。烤肉拼盘的味道还真不赖,鸡肉羊肉配上米饭、饼和洋葱,颇有新疆风味。这里一餐价格还好,人均100r左右。饮料比较贵,一小瓶可乐就要10r+。最后的账单并未加小费,我们给了10%。服务员大叔十分高兴,看我们在拍他店面,虽然英语不佳,还是于来kimchi, kimchi (泡菜)的套近乎,敢情把我们当成了韩国人,又招呼我们喝他家自制的酸奶,味道还不错。
最新评论 3
:好喜欢这个照片的色调,这是什么拍的呀
:手机+相机Sony A7r2
回复 @活猪子:好哒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