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了笔记 2月前
专注必备❤️私藏歌单|这5种音乐助我效率奇高
知道码农们为啥都人手一个头戴式耳机么?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表明,与工作时保持寂静相比,听放松、反复、低信息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提高集中注意力和认知。 👨🏻💻👩🏻🔬👨🏻🎨适合人群: 一天中需要有几小时达到心流状态的你 or容易走神希望提高专注度的你 懒得读全文就记住以下五种类型的音乐即可: 双耳节拍,自然或氛围声音,古典音乐,白噪声 游戏配乐 👉具体的歌单和网站推荐,油管/谷歌关键词搜索在图片里。原理如下 🎶 双耳节拍 指你两个耳朵分别传入不同的音调。这两个音调的频率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左耳听到300赫兹的音调,右耳听到340赫兹的音调,脑波活动会与这两个音调之间的频率差异同步,即40赫兹➡️深度专注和增强认知表现相关的脑波频率。 由于双耳节拍能够引导我们的脑波进入特定的频率,因此你也可以使用它来诱导其他状态: Delta频率1-4赫兹👉深度睡眠和放松 Theta频率4-8赫兹👉快速眼动睡眠、减轻焦虑、冥想、创造力 Alpha频率8-13赫兹👉促进积极情绪和减轻焦虑 🎶 自然或氛围声音 在听自然声音如海浪声、流水声或窗户上落下的雨滴声时,人会感到更加快乐和高效。 🎶 古典音乐 与未听任何音乐的对照组相比,学生在听古典音乐时在考试中表现更好,成绩提高了12%。2015年的一研究显示,莫扎特的作品《K. 448》可以增加脑电波中的阿尔法波活动,从而改善记忆、认知表现和创造力 🎶 白噪音 白噪音对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人很有效。它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有助于维持我们对任务或活动的注意力。比如瀑布声、雨声和海浪声 🎶 游戏配乐 游戏公司花费大量资源在音乐的选择制作上,就是为了让你在模拟的有压力的环境中解决游戏里的难题和处理紧张情况。游戏配乐为了增强你的感官体验而设计,而非分散掉精神。它们通常没有歌词或人声,而且速度较快,以保持你不断前进的状态 🙅🏻♀️ 不要听带有歌词的音乐 有歌词的音乐会争夺注意力空间,因为歌词包含了大脑需要处理的新信息。反之,在处理不需要大量脑力的重复性任务时,听带有歌词的音乐可能会有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提供情绪上的小幅提升,使乏味的任务更加愉快更易坚持下去
发布了笔记 4月前
我一年存下$10万,靠这4个微习惯
作为一个女生,我买买买的欲望不算高。但偶尔也容易被🍠上“女生要对自己好点”“能力范围内买最贵的”等说辞激起购物欲。今天分享下让我避开消费陷阱的四个习惯 💳 买不起两次,就不要买 一般人花4千美元买电视时,不大会考虑这种购买将给他们的储蓄带来多大的损失。但是,当你开始想象购买两台这样的电视时,就能明显看出这笔巨额金额的夸张程度。除非涉及到大件的“有用”的购买(如房屋/汽车),始终要遵循这个规则:如果你买不起两次,那么你可能根本买不起🤷♀️ 😌善待自己,而非欺骗自己 你每天努力工作赚钱,确实该偶尔奖励自己。但这种说辞很容易让你为“愚蠢的购买”套上一层美好又合理的糖衣炮弹。回到电视的例子,当你想奖励自己时,这钱是用来买电视的价值更高,还是降低电视的预算,拿剩下的钱去旅个游更快乐?答案虽因人而异,但重点在于,刷卡前你要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想好了再做决定。 🖥是否需要顶配? 2021年底我要买一台imac,起初只想买个中级版,但又预想未来可能需要它来运行某些特殊的渲染器,于是把所有配置调到顶配,在原计划预算上又加了$2千+买了回家。结果是。。预想中会做的渲染到2023了都迟迟没有开始,电脑都成淘汰款了。 相反的,我手机原先是小屏幕的苹果且仅有64G。开始尝试做几个自媒体账号后,天天卡壳和容量已满,于是只得换成了大只的pro和512G的容量,效率瞬间提升。 所以说,如果当下就是个刚需,就不要扣扣搜搜地去买次要选项➡️在使用过程中给自己徒增阻碍。但如果只是“预想”或者“觉得”会用到的话,最好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入个顶配吗? 💰资产还是负债? 撇开金融上资产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只要是能提高你的生产力、节省时间或让生活更轻松的东西,即可称为资产。相对应的,负债就是对你的生活/财务没有任何增值作用的东西。比如更好的工作设备、家庭健身房、教育类app、自己感兴趣课程、书籍…你从这些物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在长期内是持续的,只要你使用它,他就会在你的生活中持续产生回报。 一年存$10w+这是真实的,当然不是仅仅靠省钱省下来。请宝们原谅我的标题党🙆♀️ 关注我➕看主页其他内容,一起搞钱省钱富起来
发布了笔记 4月前
剔除这四个无用功后,我是下班能做小红书的
梭罗说:“光是忙碌还不够;蚂蚁也很忙”。这话放到今天更正确。只有除掉无关紧要的事情,才能为真正重要的事腾出空间。这个理念和我之前分享的Gary Keller《The One Thing》是不谋而合的。以下4件无用功,你又占多少样? ☝️丢掉to-do list 作为一个爱买各种漂亮本子,在微软时曾和To Do团队合作过设计的人,我发现再高大上的工具都不如随手的笔记本或者苹果自带的notes好用;再详细的清单都不如简短的列表有效。我们不是按程序运转的机器,精力和效率在一天内都是波动的。你的清单上可能有许多本来就不该存在也完成不了的任务。想要节省时间,就要对每件事情有意识地去处理。 排出优先级最高的3-4件事情,不需要花时间纠结写清单。专注在执行上,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 ☝️花10分钟提前计划明天 早晨是最重要的时刻,哪怕你不是一个早起的人。 我发现当我醒来却没有明确计划做什么的时候,大脑的第一反应是抓起手机躺着刷,有时半小时一晃就过了。后来我发现,如果前一晚一点时间,在脑海里计划好第二天几个时间段的重点任务,对醒来后迅速进入状态和专注度有明显提升。这个方式,就算你是下午醒来,只要按照计划行事,效率也会飙升。 ☝️自动化重复的任务 Chatgpt和AI都这么普及了,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各种工具来自动化单调重复的任务。 举几个能自动化的例子,客服和邮件回复、AI生成脚本、自媒体账号管理、数据分析、生成报告等等。我自己做设计,曾经用C4D花大量时间来起草和调试渲染去验证的灵感,现在Midjourney五分钟就能搞定(哦以上几张图也都是我用AI生成的😄)腾出时间专注于创意、陪伴亲人、尝试新爱好、哪怕只是放松和充电也好。 ☝️减少屏幕时间 有没有经常在手机前面度过数小时,然后抬头一看,时间过去大半,还不知道都看了些什么? ❶设定刷邮件和社交媒体的具体时间,遏制一直查手机的冲动 ❷ 工作时候把手机放远一些,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❸睡觉时不要带到床上(这个有点难,我喜欢睡前用手机看书) 目标可设定为每天2个小时左右,逐步减少。 最近一个月:腾出时间健身+搬家+自学一门经济课+做2个自媒体账号。希望我们,都可以留出时间来, 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发布了笔记 6月前
保险笔记(一):真正了解产品逻辑,才不惧怕被人情忽悠
就和上学时一样,无论文理,死记硬背套公式都只能获得短期记忆,并不能真正做到知识内化,随取随用。在看了大量美国各类人寿保险相关的对比分析后,我认为有两个角度去切入最有助于真正理解每款产品背后的设计逻辑和优劣特点: ⬇️纵向:当前的几种寿险并非同时产生的,而是一代一代发展而成。每一个新出现的产品,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去提供原来所没有的功能,去满足之前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就好比台式机 → 手提电脑 → 手机 → 平板,虽然出现有前后,但各有其优劣。 ➡️横向:寿险可类比房产投资(用熟悉的概念去套陌生的概念) 详情请看上面图片,下边是省流板: 保费:Whole life和VUL的保费相对较高,其中Whole life的保费是固定的,而VUL的保费可能因投资组合表现而波动。GUL的保费相对较低,注重提供稳定的死亡福利。IUL在一定程度上保费较为稳定,但可能受到市场指数的影响。 现金价值:Whole Life和GUL的现金价值增长相对较慢,VUL的现金价值增长取决于投资表现,而IUL的现金价值增长与市场指数挂钩,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投资增长:VUL和IUL具有较高的投资增长潜力,但伴随着更高的投资风险。Whole Life和GUL相对较为保守,注重提供稳定的死亡福利和较为稳定的现金价值增长。 税收优势:四种产品都有税收方面优势。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具体的细节下回再细说。 断保风险:断保风险取决于保费灵活性、产品设计和投资表现等因素。Whole Life和GUL通常具有较低的断保风险,而VUL的断保风险相对较高。IUL在市场不佳时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具有中等的断保风险。 总体而言,选择合适的人寿保险产品取决于个体的财务目标、风险承受能力、保障需求和投资意愿。建议在购买之前仔细评估个体的状况,并咨询专业保险顾问的建议。
发布了笔记 7月前
基本概念看这一篇就够了
哪怕你对life insurance一无所知,也不差花这1分钟了解个基本的概念,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保xian是一种合同】 人寿险本质上是被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一种合同。如果被保人去世,保险公司则支付保单金额。但每个人都终将面临💀,保险公司又如何盈利呢? 👉答:通过合同的设置 人寿保险主要分两种类型的,分别是定期寿险(term)和终身寿险(permanent)。 🛎️定期寿险 term insurance 定期寿险为被保人提供一段时间范围的保障,通常在15到30年之间。如果在该期限内离世,保单支付金额;如果还好好的,则保险公司不支付任何金额,因为此时保险不再生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合同它消除了每个投保人zui终都会离世的必然性,只涵盖了特定的一段时间。 保险公司通过复杂的精算模型来确定在给定群体中有多少人会亖,以及被保人的亖亡风险是多少。相应地去设置此个体的人寿保险费率。 举个🌰:如果100人每月支付$50,连续支付10年,保险公司获得$60万。假设模型推断在这个期间内,此人群25%可能不幸离世(即25人💀),那么只要每人获得理赔少于2.4万,保险公司就会有剩余盈利。 此外,在这段时间里,保险公司会把收到的保费拿去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终身寿险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终身寿险只要被保险人在支付保费,身故时就会理赔保单金额。这种合同就有多种方式赚钱了。首先,对于断保离开的人,保险公司不用赔付了,那么这部分人已交的保费就是纯利润。其次,同上,保险公司会不断投资支付上来的保费,通过时间+复利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再者,通过各种附加的条款,保险公司进一步降低自身风险,也增收一小部分额外的利润。 📝📝📝 当然,以上所说是zui浅层的概念,这里面水可以很深。一个家庭里应该保护强的还是弱的,zui需要抵御的是老龄还是疾病还是通涨,完全因人而异,要找到你信任的经纪去讲通讲透,量体裁衣。
发布了笔记 8月前
时间是有限的,书却是读不完的。就当用我”浪费了的时间”来帮你省时间吧!
在追求提效的过程中,我陆续读了20+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虽然都各有见解,但只有4本真正让我眼前一亮,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我和朋友们有一个微信读书小分队,这几本也是大家互相分享最多的 《The One Thing》Gary Keller 真正的生产力不是忙碌,而是关于高效。 事实上,你越是试图同时做很多事情(多项目、多目标),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就会被分散。 相反,你需要集中注意力在1件事上——1件在个人或职业生活中产生积极连锁反应的最重要的事 换句话说,做得少,但更专注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书中引入了“聚焦问题”的概念: 今天我能做哪件事,可以使得其他事务都变得更容易,甚至不再必要? 你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框架内问自己这个问题:本周/本月/本年内能做哪件事,对我的工作/生活产生最大影响? 试试看,也许会对你的生产力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Limitless》Jim Kwik 没有任何单一的效率技巧能够弥补一颗运转缓慢的大脑。作者是著名的记忆和大脑改进专家。 你越关心你的大脑,它的认知表现就会越好;认知表现越好,你效率就越高。 “您的大脑能够做出惊人的事情。通过正确的技巧和一点努力,您可以释放出您的认知潜能,并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书中介绍了优化大脑健康的三个重要习惯:充足的睡眠、定期锻炼和健康的营养 《Deep Work》Cal Newport 对于任何想要在当今喧嚣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必读之书 🤳办公室员工平均每三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次 🤳自2000年以来,人类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下降了33% 🤳人们在分心时,智商平均会下降10-15分 何为深度工作?【在认知要求较高的任务上专注而不受干扰的能力】 简单说几个书中建议: 👩💻 安排专门的时间块进行深度工作,并保证其免受干扰 👩💻 在开始工作前,清除所有可能的干扰(把手机放远处,关闭通知,关闭邮件和通讯) 👩💻 一次只处理一个任务,而不是尝试多任务处理。 ☕️ 使用咖啡因和“双音拍”音乐来优化注意力(有人想看音乐推荐么) 《Atomic Habits》James Clear 超紫薯,详情见图